• 咨詢熱線:
    0312-7519000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新聞動態
    新聞動態

    海拔5000米之上 他們在“無人區”找礦——走近地勘院新疆和田項目

    添加時間:2023-08-17   瀏覽次數:279  

    微信圖片_20230817164942_副本.jpg

    萬山之祖,巍巍昆侖,新疆和田縣西昆侖山,平均海拔5300米,最高6000米,空氣稀薄、極度嚴寒、氣候惡劣,然而,就有這樣一群地質隊員,他們憑著對地勘事業的一腔熱血,在這樣的“生命禁區”里從事地質勘查工作,用百折不撓的意志書寫著找礦傳奇。


    大戰略呼喚大擔當,新起點瞄準新高度,五一九大隊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充分發揮“國家隊”“主力軍”作用,積極投身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先后落地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縣三個鉛鋅礦普查等項目。工區位于和田縣西昆侖山,是大隊近20年來承攬的工作區海拔最高的項目。

    大隊、九華、地勘院三級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和田項目,先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圍繞入場準備、后勤保障、應急救援等方面深入研究部署工作,周密制定各項方案。經發部結合項目實際,嚴格開展行前教育,重點強調安全管理,建立日報制度,監督每日安全報備。地勘院根據項目高海拔特點,制定專項應急預案,甄選技術骨干組成項目組,嚴格體檢,備好抗高反藥物和急救包、氧氣瓶、衛星電話、對講機等醫療、通訊等保障物資。

    全隊上下同心同欲,將高海拔施工的“不可能”轉化為“可能”。

    斗嚴寒 戰烈日 無人區里徒步勘查

    “我們有火焰般的熱情,戰勝了一切疲勞和寒冷。背起了我們的行裝,攀上了層層的山峰,我們滿懷無限的希望,為祖國尋找出豐富的礦藏……”


    一首《勘探隊員之歌》,激勵了無數獻身地質事業的年輕人。

    微信圖片_20230817164943_副本.jpg

    5000米的高原天氣變化無常,時常雨雪交加,寒風凜冽,加之空氣稀薄,氣壓不足,對心理與生理都是極限挑戰。為提前適應環境,項目組按海拔梯度駐扎,逐步提升高度,讓隊員們的身體提前適應。

    高原無人區氣候溫差較大,夏季夜晚溫度已經到了-5℃左右,一天之內就能感受到近30℃的溫差。夜晚,住在臨時搭建的簡易彩鋼房里,聽著外面呼嘯的風,偶爾還有幾聲狼叫,隊員們裹緊羽絨服蓋好被子驅趕寒冷,彼此聊著天互相壯膽。條件雖艱苦,但憑著熱情和激情,隊員們在生命禁區戰天斗地、踐行初心。

    “這里局部氣候特殊,有時早上出發時還是晴天,上午就開始下雨,到了中午又下冰雹,下午突然開始下雪,一天能經歷四種天氣變化。”項目經理陳濤說道。

    因為海拔高、光照強,隊員們自來到這里都脫了兩三層皮,皮膚被曬得黑黝黝的,“看我這顏色,是不是更健康了?”項目組的李碩笑著說。

    微信圖片_20230817164943_1_副本.jpg

    除了應對各種極端天氣外,他們還要克服各種未知地形狀況。“有時候,明明看著就在眼前的山峰,走上去卻要花一兩個小時”,地勘院副院長鄭樂說:“路程遠不可怕,頭痛的是遇到極度崎嶇陡峭的地形,加上碎石和荊棘,只能摸索著往前走,在完全沒有路的地方生生辟出一條路。”


    組員李敬華、張盼野外踏勘時就曾碰到一個60度斜坡的碎石峭壁,無法前行,兩人互相拉扯,手腳并用才一步步爬了上去。

    烈日當空,高山融雪形成多條季節性河流,適逢雨季,河水湍急,極易阻隔。往海拔高的工區走,溫度逐漸降低,積雪越來越多,經年的積雪已硬化成冰,路滑難走,項目組每天就這樣在大山之間重復著野外作業。

    翻高山 越峻嶺 手提肩扛礦石下山


    無人區野外作業不能單獨行動,至少要兩個人一組,互相照應。出發前,要帶好羅盤、放大鏡、地質錘、GPS等裝備,前三樣就是地質工作“三件寶”,幫助分辨方向和勘查作業。除了簡單的工具外,還要背上一天的干糧,午飯就在勘查途中解決。

    每天驅車到達勘查點后,隊員們就開始徒步勘查,在沒有路的高原山野里往返穿梭,有時一天最多要走二三十公里,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沒有什么困難能夠阻擋地質人的腳步。從駐扎營地到普查工作區,再進行勘查工作,返回集合點,一天下來往往要十多個小時。

    微信圖片_20230817164943_2_副本.jpg

    今年入職的新員工杜海洋和楊崢,干勁十足,跟著老員工們每天野外作業10多個小時,徒步行走十幾公里。遇到有代表性的礦石,就全都做成標本放進背包,收隊后和大家一起研究討論。標本一取就是十幾個,礦石一背就是一整天,有人問他們沉不沉,他們笑著說:“不沉,這可是知識的重量。”

    為了調查取樣,刨土、鑿石,這些體力活是家常便飯,隊員們在勘查過程中,仔細觀察當地的巖性、構造、蝕變礦化,畫好素描圖,做好記錄,采集樣品、標本,還要徒手帶著巖石標本和樣品下山。

    守初心 踐使命 為國找礦矢志不渝

    微信圖片_20230817164943_3_副本.jpg

    在野外找礦勘查的過程很辛苦也很艱難,要經過普查、詳查等多個步驟程序,開展地質測量、物化探測量、槽探、鉆探、樣品測試分析等多項工作,到最終發現礦藏可能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對每一名地勘人來說,最有成就感的時刻,就是發現礦藏的時候。

    “每塊巖石都具有獨特的地質印記,只有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認真分析地質現象,才能提高地質認識,才能為國家找大礦、找好礦。”王樹旺這樣說。

    微信圖片_20230817164944_副本.jpg

    曙光躍動耀征程,壯心不已競朝夕。地質隊員們輾轉深山荒漠,探尋礦藏,用心血和汗水為祖國發展作出貢獻。“現在,那些人跡罕至的西部高原無人區還有很多待發現的礦藏”,遙望茫茫雪山,項目經理張勝動情地說,“這也正是我們的目標和使命!”

    “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傳唱了40年的“三光榮”精神,依然回響在每一個地質人心中,如一盞明燈,激勵和指引著一代代地質人,在曾經的“人類禁區”不斷實現著找礦新突破。

    堅守地勘初心,牢記找礦使命,地勘工作者們走過祖國山山水水,踏遍天南地北,迎送春來冬去;他們跋山涉水、爬冰臥雪,用腳步丈量大地;他們默默奉獻,深深扎根,高原上與冰雪戰斗,戈壁上與風沙戰斗,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高質量完成項目,不負國家和單位重托!







    首頁電話新聞
    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