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雷,五一九大隊測繪地理信息院項目經理。工作中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勇作為敢作為、有朝氣有激情,為譜寫大隊新篇章,爭做新時代奔涌向前的“后浪”,榮獲2023年新時代保定好青年(城市建設)。
“向險而行”勇擔當
在陡峭的山路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手持無人機設備徒步前行,面對山路兩邊的深溝險壑,他們沒有退縮;面對崩塌、泥石流的災情勘測,他們沒有動搖。
東麓太行山,東北與淶源為鄰,全境為山地的阜平縣,位于保定西部,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為主,且多發生于強降雨后,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和危害性。為破解這一系列難題,五一九大隊積極踐行“國家隊”的責任與擔當,精選專業隊伍開展2023年地質災害全景采集與建設項目,對地質災害點進行全面查控,張雷便是其中一員。
“前面的路已被堵,咱們車開不進去”在勘測的路上,司機說道。看著窗外蜿蜒崎嶇的山路,安置好車輛跟同事,明確分工后,張雷挺身而出,帶著設備,步行前進。滿地的落石,無從下腳,滑落的山體,無路可走,為了能提供更精準的研判依據,他留下了一串串堅定的腳印,日行幾公里已成常態。一日清晨剛出發行走10分鐘,“雷子,你的腳受傷了?”同事看到張雷邁著沉重的腳步,臉上略帶痛苦的表情關切的問,“沒事沒事,可能是鞋里進沙子硌著了”張雷回應。殊不知哪里是沙子“作祟”,為了不影響工期,張雷從未提起,直到同屋的“舍友”發現那雙磨出多處血泡的腳和凌亂在一旁被血跡侵染的襪子,“明天暫緩一天,調整一下吧”同事建議道,張雷笑笑說“這點小事不礙事,地質人哪有因腳耽誤工作的道理”。勸阻未成,繼續出發,從阜平、淶源到徐水、滿城,他走遍了所有的地災點,基本覆蓋保定西部所有縣市,每天的山路車程都不少于100公里,最終高效精準的完成了本次任務。“這一路,身體疲憊;這一路,困難重重,作為新時代地質人,這一路非常值得”回憶起那段時光,張雷再次揚起微笑。
履職盡責求實效
在鄉間的農田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忍受著炎夏烈日的灼曬,揮灑著青春的汗水,背著儀器設備,披星戴月穿梭于農田的每一壟。
這是定興縣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項目的一個工作場景,作為項目經理的張雷,接收到任務便認真謀劃實施,由于項目時間緊任務重人員少,他主動請纓身兼數職,項目協調、司機、內業、外業...哪里缺人他就在哪里,為了緩解內業繪圖建庫的壓力,他常常外業測量回來后,匯集完采集數據,又加班加點幫助內業繪制圖紙,確保最終數據的精準完整。這種廢寢忘食、兢兢業業的工作精神令團隊的同事深受觸動,他帶領著整個團隊發揮“不怕苦,不言累”的精神,克服嚴冬酷暑的考驗,各司其職,各盡其能,達到“1+1>2”的效果,最終順利完成定興縣49萬畝“兩區”劃定任務,并獲得甲方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評,該項目圓滿驗收且成為保定市第一個通過省市聯合驗收的“兩區”項目,獲得河北省地理信息產業優秀應用工程獎項。
篤行不怠向未來
“嗡~......那是什么聲音?”剛到項目部的新同事好奇的問,順著聲音尋去,在項目地的那塊平地上,有一抹堅強的身影,時而操控無人機不斷起飛、時而坐在那全神貫注的鉆研網上相關視頻、時而起身拿來錐桶和水瓶不停的擺布,模擬真實現場障礙飛行、定點投放物品,這就是張雷勤學苦練備戰2022年華勘局舉辦首屆無人機操作員技能競賽的畫面。
“明確目標,立即行動”是他的工作指南,面對多維度、立體式的綜合測評,面對高手云集的技能競賽,他奮勇爭先,篤定前行。為了不耽誤項目進度,他總是白天緊跟項目,晚上趁天還沒有完全暗下來便擠時間實操練習直至天黑;又時常點燈熬夜熟記無人機基礎知識、構造原理、行業政策、法規標準等相關理論知識至深夜,第二天醒來,總能看到他酣然熟睡中依舊緊抱材料。“張雷在與無人機‘較勁’的路上無法自拔。”這是項目上同事們的一句玩笑話。
理論賽上,他認真作答、反復斟酌提交答卷;實操賽中,他頂住各隊比賽選手都出色“飛”完賽程的壓力,頂住臨近最后上場的“劣勢”,秉承無人機“寧可慢不可翻”的原則,迅速調整心態,穩中求進,最終通過一個個障礙物,順利完成所有動作。經過激烈角逐,張雷以理論成績全局唯一滿分拔得頭籌,個人綜合得分第一名,為大隊爭光,為全局添彩。
“我背負的不僅是儀器設備,更是責任擔當”正是這份責任感,促使他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榮獲多個河北省地理信息產業優秀應用工程獎、河北省測繪學會科學技術獎;正是這份使命感,促使他切實把項目成效轉化為助力部門發展的內生動力,也為城市建設這張藍圖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