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大隊按照“講擔當、促作為、抓落實”要求,貫徹落實局工作會、一季度和各月度會議精神,謀劃推動“六抓六落實”“六個新提升”,全力推進各項工作任務落實落地,促進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緊盯項目建設,提升經營發展水平。聚焦“渠道”深度和“區域”廣度,加強市場布局,緊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珠三角、云貴川等重點區域,全力推動項目落地。整合管線、管網市場和標書制作人員,增強市場開拓能力。堅持“抱大腿”戰略,積極推動與清華同方、中電科等企業建立戰略關系,推動戰略合作落實落地。
緊跟政策導向,提升公益履職能力。圍繞資源地質,調整配強地勘院班子隊伍,維持骨干力量,為戰略性礦產資源保障積蓄力量、做足準備,承擔內蒙古多個礦權詳查項目,合同額1300余萬元。圍繞環境地質,鞏固礦山環境修復治理業務,首簽項目合同額超3000萬元,積極拓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與修復、水環境治理等領域。圍繞城市地質,提升服務城市安全發展能力和水平,開拓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城市道路塌陷等災害應急保障業務領域。
聚焦產業升級,提升企業發展層級。大力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管線管網產業進一步增強技術專業化水平,延伸開拓“智慧排水”業務,將數字化技術融入城市排水運維工作,編制智慧化系統技術方案。環境地質產業發揮傳統技術優勢,聚焦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加強三維地質平臺的研發搭建,促進新舊技術實現融合升級。地理信息產業挖掘地理信息數據的潛力,以高分保定中心為依托,加快研究多領域、深層次的行業應用,為政府管理等提供服務。
聚力科技創新,增強產業發展動能。落實“一把手”工程,全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堅持市場導向,大力發展適用技術,抽調技術骨干充實工程技術部,加大與省、市科委、科協對接力度,規范加強科研立項。圍繞轉型方向,成立專題小組推動技術攻關,立足項目優化方案,定期匯報保證進度,推進融合創新,打造核心技術。
深化機制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模擬企業化運營,優化考核體系,將企業管理費用分攤到各單位,實現全成本核算;調整考核指標權重,突出“四率”,打好“組合拳”。完善激勵機制,根據各單位月度考核結果調整員工工資發放比例,機關人員工資與隊整體經營成果掛鉤,強化正負激勵。強化資金管控,加大三年以上債權清收力度,落實資金使用監管預警機制,規范加強招待費和備用金管理,嚴格封賬加強外欠款管控,防范資金風險。
落實重點工作,增強企業實力能力。加強項目管理,落實單項工程成本預核算管理,促進降本增效;加強外委及合作項目管理,壓實管控責任。激發人才活力,強化信息庫人才培養,加強項目經理隊伍建設,建立“一人一策”培養機制,搭建平臺,暢通晉升機制。抓實問題整改,聚焦巡視整改重點開展“再回頭看”,抓實“三重一大”、“四資一項目”及審計發現問題等的整改。
強化執行力建設,提升企業管理效能。改進工作作風,開展“機關提升服務年”活動,提升服務意識,強化責任擔當;落實“馬上辦、痛快辦”要求,推動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重視方式方法,堅持系統思維,突出問題導向,把握主線、找準重點、務求實效,做好任務分解,建立聯合督查督辦機制,專項推動。壓實關鍵責任,各單位、部室負責人親自上手,緊盯重點任務,列計劃表、畫路線圖,細化措施,健全機制,抓好貫徹落實。
提升服務意識,推動為基層辦實事。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要求,推動“十件實事”落地。機關人員赴一線聽心聲、解難題,針對野外員工體檢、婚戀等問題制定解決措施;完善工資分配辦法和職稱晉升機制,拓寬職稱評審渠道;提高培訓經費比例,差異化選擇培訓方式,增強針對性;發揮技術優勢,為保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供黨建信息化技術服務;建立項目經理家庭走訪幫扶機制,成立志愿者服務隊提供保障服務;關注離退休人員思想狀況,加大困難人員幫扶力度。
大隊將堅持把“抓落實”作為推動發展的“利器”,在“抓”字上下功夫,瞄準重點、加大力度、創新方法,全面抓、深入抓、系統抓,抓出工作成果,抓出發展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