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隊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在嚴格公務接待、優化食堂管理、加強宣傳引導等方面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全隊營造了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氛圍。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黨中央面對新形勢,堅持危機意識和底線思維提出的重要要求,是維護我國糧食安全重大戰略的有力支撐。糧食安全關系民生國運,對我們這樣的人口大國來說更是重中之重。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偉大戰略目標的持續推進,困擾我們的溫飽問題已經成為過去。但是居安思危,我們仍要清醒認識到,我國糧食消費量的增長仍快于產量的提高,糧食生產和消費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其中,餐飲浪費是影響糧食供需的重要因素。總書記痛惜“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嚴肅強調,“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作為新時代的奮斗者,我們要將自身融入國家發展的偉大進程,深刻認識制止餐飲浪費的重要性,積極響應黨中央和大隊的號召,肩負起自身責任,盡自己所能認真落實好厲行節約各項舉措,為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貢獻一份力量。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繼承和弘揚地質“三光榮”精神的重要體現。中國很早就進入農業社會,“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的樸素道理是中國上下幾千年歷史濃縮出的國家治理智慧。在生產力不夠發達的時代,節約是一種生存需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對糧食物資的愛惜和對人民生存壓力的同情感嘆,更是對生命的敬畏與深刻感悟。在物質財富相對豐富的條件下,節儉則是一種更高級的生活態度,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提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教導子孫要在節儉的生活方式中錘煉品德,控制自身欲望,有效抵制誘惑,追求精神的富足。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美好生活”并不是一味追求物質的富足,更不是講身份、論排場的奢侈攀比。“奢靡之始,危亡之漸”,與節儉相對,奢侈的生活方式是對欲望的放縱,最能侵害人的心智,腐蝕人的思想。作為新時代的地質人,我們要傳承“三光榮”精神,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從生活中的細節做起,隨手關燈斷電,踐行“光盤行動”,自覺抵制奢侈浪費的行為,培養勤儉節約的習慣,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成為新風尚。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對“綠水青山”環境理念的重要實踐。習近平總書記談及生態文明時指出“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并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論述科學回答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如何兼顧的問題。這也為大隊處理好改善工作環境與推動經營發展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指導。讓職工群眾擁有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就是大隊的“綠水青山”,是廣大職工群眾的期盼,也是大隊發展的重要目的之一。今年以來大隊大力加強基地建設改造,基地面貌煥然一新:寬敞明亮的辦公室、干凈整潔的路面、整齊規整的綠化帶、標準規范的宿舍,還有每天下班后充滿熱鬧歡快氣氛的籃球場……這些環境的改變不僅讓我們工作的心情更加愉悅,也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作為新時代的五一九人,我們要更加珍惜愛護我們的工作生活環境,守護好屬于我們的“綠水青山”,規范使用公共設施,減少不必要的損耗,自覺做好辦公環境的日常維護,全力打造干凈整潔舒適的工作環境,展現嶄新向上的精神風貌。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同時是大隊順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高質量發展對現代化管理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場競爭也要求管理模式向規范化、精細化轉變,從而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精細化管理的目標就是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占用和降低管理成本,通過管理充分發揮資源的潛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實現“物盡其用”。大隊厲行節約的措施自制止餐飲浪費起,卻不止于餐飲,而是將“節約”的理念和原則推廣拓展到大隊管理的各個方面,持續提升經營、財務、后勤保障等的管理水平,大力整治資源閑置浪費行為,持續提升規范化、精細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了人員、資本、設備等資源的應用效率。我們要貫徹落實制度建設要求,在管精、管細上下功夫,以剛性的制度規范生產經營各項活動,突出重點環節,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上想招法、出實招、求長效,以規范的活動、精細的管理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充分挖掘和發揮好現有資源優勢,不斷提升發展效率和質量。
讓我們切實增強危機意識和底線思維,以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實際行動狠抓習近平總書記批示精神的貫徹落實,傳承艱苦奮斗的精神,弘揚勤儉節約的新風尚,聚合崇儉抑奢的正能量,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隊蔚然成風,為大隊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